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Taste Festival


一年一度的Taste Festival 又在 Hobart 海旁的“一號倉”(Wharf No.1)舉行;日期由1228日至13日。除了有食品製成品外,當然還有各種在 Tasmania 出產的紅酒、白酒、和海產。食品主要不是讓人參觀,而是讓人即場品嘗,吃得越多越好!‘一號倉’其實是位于海旁棄置不用的碼頭倉庫,每年的 Taste Festival 都在那兒舉行,讓‘食客’可以免受日曬雨淋之苦。真的,這裡夏天的陽光比香港的還厲害!
我們還未進場看食品卻首先在入場的門口看了一家三口(The Pitts) 的特技表演。這一家人的表演引來了大批的觀衆和不絕的掌聲,很精彩(包括對白)。當然,如果你的英語是‘有限公司’,樂趣一定會大減。 昨日我們到了那裏時發現人山人海(當然是以澳洲的標準而言,而絕不是像香港的水洩不通!),有相為証。人多也有原因:有一艘郵輪到訪 Hobart,帶來大批遊客。另外,每年舉辦的悉尼至 Hobart 的帆船大賽正進行中,而昨天開始已經有個別帆船到達終點站 Hobart。後來到旁邊的帆船終點站‘揍熱鬧’時才發現,原來到達的已經有十多艘 站在海旁觀看的我們也剛好遇上一艘到達的帆船,看到岸上和船上的人鼓掌歡迎它之時當然也感受到比賽的氣氛。這是‘現場一樣’,與在‘公仔箱’看當然是不一樣。
在場內,有幾十檔賣食物的,食物不外乎是羊扒、漢堡包、pizza、雪糕、甜餅、乳製品、海產等。與往年一樣,全場最昂貴的食物是小龍蝦:55澳元一隻。要吃飽的話,看來我要吃3隻以上,還要加上麵包。記憶中吃小龍蝦最超值是在香港的洲際酒店的自助晚餐。這裏的食物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大驚喜。既然當時已近午餐,我們也在那裏吃了加了雪糕和cream 的藍莓 pancake 與 pizza。藍莓很多,也甜。相信是這裡種的‘土產’,不錯!
餐後我們到碼頭參觀已到達的帆船,欣賞一下 Hobart 美麗的漁人碼頭。這裏的藍天和氣分令人神往,當時我又有著‘做遊客’的感覺。看到這艘郵輪,我期望著明年5月的來臨,我又可以做遊客了。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聖誕日

這是我們在 Tasmania 度過第二個聖誕節,當然,它令我回想第一個聖誕節是怎樣度過的。當日我們有幸被邀請到新相識的朋友家中作客,當時很高興的接受,因為初來步到,又沒有朋友,對這裏的地方又陌生,當地人的外貌、言談和生活習慣與我們的很不同,另外,也很好奇他們是怎樣過聖誕的;所謂“聖誕大餐”吃什麼。不過很遺憾,當日早上一起床,我又疴又嘔,嚇得老伴差點兒要送我到醫院,當日我們就無緣亨受聖誕日的家庭溫馨。

今年的聖誕日,我們被邀請到朋友家作客。朋友 Colin (與他的老伴Margaret )曾是傳教士,他們住在悉尼,每年的聖誕節都會回到 Tasmania 探親,住上一兩個月。我們是在去年聖誕後的日子被邀在另一位朋友家中午餐時認識他們夫婦的,當時,他們一家人也在座。

當日中午12時半就到達他們家裏,除了他們夫婦和兒子外,還有 Margaret 的母親 Lily 、弟弟 David 、兒子的女友,她來自中國在 Tasmania 大學修讀碩士學位。

我終於可以一嘗(我心目中的)“聖誕大餐”是如何。食物是:有醺雞、火腿、火雞,羊肉、青豆、紅蘿蔔、南瓜。餐後有甜品:Pudding (聖誕日必有的甜餅)、蘋果批和雪糕。食物是很豐富,不過味道就沒有中國菜的美味。

David 是一個很風趣的人,他形容自已是“joker”,他令到在場的人很輕鬆和快樂。Lily 是一個很有教養和仁慈的老人家,她執著我的手說:“如果你有什麼需要幫忙,請告訴我,你隨時都可以來我家”。她還給我她家的電話號碼。我真的很多謝她的熱誠和仁愛,來到一個異地,能遇上多個朋友,這真是上天的恩賜。

當天是我來了 Tasmania 之後,我與人交談最多的一次,Colin 告訴我,我的英語已有進步,我說:“我希望一年後更有進步”。這天我們度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風土人情

去年1115日懷著沉重的心情到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地方居住,沒有親人和朋友接應,對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只是在互聯綱找到一點資料。互聯綱真是幫了很大的忙,可以預訂了四個星期的渡假屋,在 Hertz 租了汽車一個月,落機就到 Hertz 拿車,駕車到渡假屋。雖然事前都作了很周詳的準備,例如:預先在互聯綱找由 Hobart 機場至渡假屋的行車路綫,但是否可以不出亂子,誰會預測得到?所以當日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

香港到 Hobart 是要在悉尼轉機,再由悉尼至 Hobart 。在由悉尼到 Hobart 的機上,在我的鄰坐是一位老人家,後來我們傾談起來,互相介紹自己。他是已退休的會計師,來自英國,已經來了澳洲20多年了。當他知道我們的情況,他主動的提議在到達時駕車送我們到渡假屋,我們婉拒了,因為已租了汽車。當到了 Hobart 機場時,他還介紹他的太太給我們認識,還給與他的名片,並且邀請我們日後到他們家裏作客。

當時我對老伴說,為什麼他如此的信任我們,給我們電話和地址,有可能是因爲我們不像壞人吧!住下來後,與當地人交往就開始明白了,這是當地的風土人情,縱使他們第一次與你見面,都會邀請你到他們家裏作客。西方人是沒有中國人有的“小心眼”,他們不會假設你是懷人而對你有懷疑,他們是比中國人坦誠得多。

當地人有一個很有趣的習慣,就是將他/她們的手袋、背囊、袋、甚至於衣服、很自然的放到地上,就算有空的坐椅也不會放上去。

Tasmania 的氣候與香港很不同,舉例:昨天是天晴,氣溫是20°C32°C,但今天是下雨,氣溫是8°C15°C,當地人一樣會穿上夏裝,短衫短褲,小孩子也一樣。在街上偶然會遇見一兩個當地人會像我一樣穿上冬天的衣服,所以我常對老伴說:他們個個“皮筋肉勒”。當下雨時又不會撐傘或穿上雨衣“任淋”,個個“扇水”。

在家裏,隨時隨地都會有人叩門,可能是你的朋友,路過來探訪,沒有預先約定。香港人就不會這樣做。還有:傳教、慕捐,賣蘋果、賣日歷等。

以上我的舉出幾點,好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Tuesday, December 8, 2009

減排

近日的熱門新聞是已經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始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全球都鬧得熱烘烘。

在澳洲,每天電視台的頭條新聞都是會議的議題:氣候變化或減排,而這些議題也是執政的工黨政府與反對黨之間的爭議之一。

美國在約一年前還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人口約有三億,佔全球人口的約5%,但這5%的人口卻用了地球資源的40%。中國近年成爲了世界工廠,並且在約一年前超越美國成爲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它每年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世界之冠,不過換來的是嚴重環境污染。這真是沉重的代價。環境一旦被污染後,回復舊觀,簡直是天方夜談。中國的空氣和河流染污越來越嚴重,最近看到一輯新聞,報導廣州近日來“陰霾”嚴重,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增多,雖然如此,看來從來也沒有人去追究原因,和正視空氣染污問題。

今年初當世界普遍經濟衰退時,澳洲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向人民退稅和給每名小孩一千元的政府津貼,而傳媒與政客都呼籲市民消費來刺激經濟。就在那時,我們也看到鄰居的花園裏出現了新的兒童玩具:滑梯、彈簧床、鞦韆等。很懷疑人們消費時,究竟有沒有想一想是否有需要。如果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這樣爲了消費而消費的話,相信在丹麥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必然是沒有作用,因為二氧化碳仍會大量的增加而引至氣候變化。

據聞美國人的汽車擁有率是大約每三個人就有兩架車,澳洲也不遑多讓。我們去超級市場或銀行,步行的話全程只需時大約半小時或一小時。我們都會選擇步行而不駕車。一來有點兒動運,二來又環保。但澳洲人的習慣是一出家門就駕車,一天到晚就出車多次。多次看到有人駕車出外只買一條麵包或一張報紙。如果人們都有考慮到汽車排放二氧化碳,增加溫室效應,減少用車。地球有救了。

每年的聖誕節其實就是消費節,互相交換禮物其實就是製造消費。雖然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人們卻似乎沒有考慮,收到的禮物許多時是因爲沒有實際用途而最終被丟到垃圾桶裏。我就收過多次的聖誕禮物而丟進“物料回收桶”的經驗。全球有很多人慶祝聖誕節的來臨,搞點氣分,屋内屋外挂上燈飾,晚上亮燈,五光十色的彩燈,看上去是很美麗,但人們有沒有想到,你在屋內是無法欣賞到彩燈,另一方面是浪費能源。

全世界總人口已經超過60億,並繼續增長,地球上的資源是否能夠供應這龐大的人口增長?人類傳宗接代雖然是理所當然,不過看來應該要重‘質’,而不是重‘量’。環顧這個世界的前景,為人父母者都不想看見自己的下一代面對氣候轉變,帶來天災而受苦吧?

日前看到BBC新聞報導,内容是南美洲玻利維亞首都 La Paz 因爲氣候變化,一向是食水來源的冰川急速消失而引至全城有約四分之一的人缺水。如果人們都願意盡自己的本份,放棄自已的私慾,減少消費,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肯定也會因此而少了生産商品的訂單,也因此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的空氣和河流污染得到改善,地球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