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五湖四海

澳洲總理 Kevin Rudd 曾如此說:“澳洲是個移民構成的國家”。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在街上看到的白種人,當然並非全是土生土長的‘澳洲人’,有來自歐洲多個國家(例如羅馬尼亞、愛爾蘭、蘇格蘭、德國、意大利、希臘、奧地利。。。)、美國、南美洲、非洲等,如果從來都沒有機會與當地人交往,就很難得知他們究竟來自何方。

住在 Tasmania 一年有多,老伴已溶入社會。他加入這裏有百多年歷史的行山會。閒來有合適的行山路線,他會參與行山(按:這裡地方廣闊,所謂‘行山’可以是連續幾天幾夜的事!)。

最近老伴被邀請參加(“踢入會”?)一個名為“OMNI”(Old Men New Idea)的聯誼會當時他曾開玩笑地對邀請他的人說恐怕會“高攀不起”,因為對方是一位退休的婦科醫生。不過由於他的熱情和誠意,老伴也加入了。聚會時才發現,會員有來自美國的退休黑人民航機師 George、來自奧地利的‘行政總廚’、有從紐西蘭移居澳洲的人。另外,邀請他入會的退休婦科醫生家族是何籣人,但他在斯里蘭卡出生,之後才移居澳洲。他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接觸當地人多了,很多人都是由其他國家移民到來,各有各不同的理由,而這可以是‘曲折離奇’。例如 George 第一次到 Tasmania 時是一名年輕的美國空軍少尉,後來卻因女兒與澳洲白人結婚而令他認識澳洲,之後再婚的妻子又是英國白人更,再者又厭倦了煩囂的美國加州,故此,他選擇了移居 Tasmania。据老伴說,聯誼會現在有了他這個‘中國人’加入,現在希望有回教徒加入,令聯誼會更‘多元化’!

如果有人問我:“澳洲有沒有種族歧視”。我的答案會是“yes and No”。這其實個複雜的問題,不可能有簡單的答案。個別人是否有歧視另一個種族的傾向其實是取決於他的學問、知識和教養。我們曾遇見過的當地人,如果他們是對澳洲以外的地方有認識和曾經到訪或居往,他們都是沒有所謂種族歧視的。一般來說,教育程度低和一生人都沒有離開過澳洲的人,我感覺到相比之下他們會較可能有種族歧視的傾向。這可能他們心底裏恐懼他們相比外來人會是“技不如人”吧?這看來似乎是匪夷所思,但卻不是沒有根據。曾有澳洲記者如此說

“我們並不如英國人那樣相信我們會比黃種人優越,反而是擔心比不上他們”。

當然,他的説話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見,但是也不可能是完全沒有半點代表性。那麽,如果有什麽種族歧視的話,“歧視”可以不是因爲閣下“低檔”,反而是因爲閣下“高檔”,有趣嗎?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Lime Bay-Lagoon Beach

早前老伴曾提議到國家公園走一走,活動一下筋骨,於是,我們在一月四日星期一出動了。當天風和日麗,溫度大約是12°C25°C。去年5月開始至12月的秋冬天反常地多雨,所以過去這半年來我們比較少戶外活動。另外,這裏的氣候與香港很不同,一天之内也可以有“四季”,所以我們到野外的話就要有充足準備和非常留意天氣預告。
早上約9時開車到位于 Tasman 半島的 Lime Bay Nature Reserve,行車約2個多小時後(約120公里!)到達。起步點就是那裏的露營地區。泊好車子後我們到處尋找也找不到行程的起步點,惟有向在露營人仕求教。遇上一位在哪裏露營、很好人的“肥師奶”,她帶領我們到起步點,還再三的叮囑我們帶足夠水。一般來說,這裏的人都很友善。
Lime Bay 起步,經過 Lagoon Beach如果想明白什麽是“不一樣的天空”,可以仔細地看看照片裏的天空,再看看香港的天空是什麽的樣子,自然會明白!),路程基本上沿著 fire trail 環迴再回到起步點,全程用了約4小時,路程不太辛苦。我們在 Lagoon Beach 吃午餐,整個沙灘只有我倆和幾隻水鳥。這個沙灘是我曾到過的最美麗的一個(絕對 stunning!),因為沙粒又細又白(無論在任何其他地方也沒有看到如此幼細的沙!),水又清。
途中遇上2隻小袋鼠和一條大蚚蜴(有一呎長)。這條蚚蜴很懶,我用行山杖去攪牠,牠動也不動,只顧著曬太陽,我對老伴說:“牠似當地人一樣,踢一踢就郁一郁”。
當天回到家裹是晚上6時半,不過不會覺得很晚,因為晚上9時才天黑。來澳洲旅行,最好的時候是1月至2月。每天日照長達15小時。
                          

Sunday, January 3, 2010

生活質素

由一個面積只有一千平方公里,住上800萬人的香港,來到面積相當於68個香港,但人口卻只有50萬的Tasmania 居住,我當然有很多的感想。

第一天踏足在首府 Hobart 機場時,我就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這裡的空間感、不一樣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不一樣”是指不是像香港那樣,無時無刻都是被一層像煙霧那樣的污染物充滿的天空,而是在天晴時蔚藍色、澄清的天空。在天晴的夜晚,天空是如此的清朗,那個滿天星斗的景象在香港只能在“太空舘”看到。我來了兩星期後,我的氣管敏感症狀,慢慢的消失了,再沒有在香港的時候,每天咳過不停,甚至咳到回不到氣,差點兒窒息似的。

在這裡的頭3個月是最難捱的日子,原因是很多在生活上需要的物品也不知到什麼地方購買,例如當日在租了屋子之後也不知到那裏買傢俬,但是卻求助無門。租屋後又要接駁電力供應,安裝電話和互聯綱,可以說是‘攪到一頭煙’,幸好老伴的英語可以與當地人溝通絕對沒有困難,否則我們就會陷入困難重重。在最初的2個月,我曾2次對老伴說:“我想回港”。因為我懷念家人和朋友,香港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我可以獨來獨往,無需要依賴任何人,但在這裏我去什麼地方,也要與老伴一起,他也不放心我一個人外出。

去年在 Tasmania 生活了大約7個月之後,我獨自一人回港一個月,探親和購物。從這一個月內,我對香港與 Tasmania 作一個較為深入的比較,例如:空氣質素、食水質量、居住環境、食物安全等。我決定了,我選擇居住在 Tasmania ,原因有幾個:清新空氣、寧靜的居住環境(如果有什麽“噪音”的話,那就只有是雀鳥的叫聲)、有大量的空間(可以駕車到處去)、沒有‘有毒食物’(毒菜、毒蛋、毒魚、致癌制成品。。。);假食物(假雞蛋,假白飯魚);無處不在、吵鬧的的人群(街道擠得水泄不通,連通過也不可能!);燥音(無時無刻聽到的人為的聲音,令人心煩,不能集中精神工作)。每個人的喜惡都不同,有些人只要有美食,什麼都不重要。我就要有寧靜的居住環境和清新的空氣,比美食更重要。一切都是個人的選擇。

昨日到訪新認識的朋友家,她家在這裡屬於‘中產階級’住宅區的 Blackman's Bay。屋子在小山坡上,遠望 Hobart 南面美麗的海。她說:(月圓的晚上,月亮倒影在海面,景色很美)。我們在花園喝下午茶,縱使四周都有鄰居,但在那個星期六的下午,卻只聽到鳥聲,沒有人聲,另人感覺很舒服和心景很平靜。反觀在香港,用上千多萬元買一個 apartment 也沒有這裏的生活質素。 我能在這裏生活到何時,誰知道?更無需去想。不過有機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當然不包括那‘鄰近香港的地方’!)居住過,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