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他們的優點


Hobart 生活一年了,面對日常的生活細節,所見所聞,少不免會不時拿當地人與香港人作出比較,下列是一些例子。

誠信:一天我從家裏步行到超級市場購物,路過一家人的門前,那裏擺放了幾束花在一個木架上,每束標價三元。沒有人“看檔”,你拿一束花就放下三元到錢箱裏。慢慢地我就察覺到原來當地人會有這樣擺賣的習慣,沒有人看管,大家都是互信。在香港我從沒有遇上類似的擺賣,如果的確沒有的話,原因是什麽讀者自己可以找到答案,無需我説明吧!
在這裏生活至今,還不怎樣熟悉使用這裏的硬幣,許多時也會付多了錢給商店的店員,但他們每次也會把多付了的錢退回。這裏的人就是有誠實的美德,不會多收金錢和在購物時給你“不足秤”。反觀香港,在香港街市買東西,許多檔口是不足秤,一斤只得十二兩,由其是生果檔。

注重公共衛生:我到過這裡不少的公共廁所,就算在郊區簡陋的廁所都是清潔衛生。反觀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公廁,情況如何?讀者應該心裏有數。我每到一個國家旅遊時,無可避免也會光顧公廁,看得多了之後也領悟到這其實是可以反映當地人的品格,因爲公廁是否可以保持清潔是取決於使用者的行為和品格,而不是有沒有人清潔。
不隨地吐痰和亂拋垃圾: 在這裡我縱使在最多人的商業區的街道上,從來看不到地上有口水痰,這裏的人沒有隨地吐痰的習慣。我到過多處的郊野公園,地上只有雜草,遊人遺下的的垃圾如:膠樽、膠袋、紙巾,一件也找不到。當地人一般都有公德心和自律。反觀香港,民政事務署年年都舉辨“清潔香港運動”,但是用了很多金錢看來都是徒勞無功,點解?習慣清潔和有自律的人看來無需你“叫”也會自律,不清潔的人縱使你“叫”都無用啦!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Huon Show


上星期六到 Huonville 的 Ranelagh 參觀了 Huon Show。這是一個過去60多年每年都舉辦的周年展覽。Huonville 是這裡的一個主要的農牧區,基本上是個開闊的山谷,而山谷内大部分都是牧場和果園。Huon Show 所展覽的頗多都是農產品,它也給我一個機會近距離與羊、牛、馬、駝羊 (Alpaca) 接觸,和來一個大合照。駝羊是由南美洲引入,全澳洲大約有20萬隻,駝羊的功用是牠們的毛,駝羊毛又輕又暖,一張駝羊毛毯價錢是羊毛毯的一倍有多。
早上10時開車,45分鐘的車程就到達 Ranelagh。停車的地方看來原本是高低不平的牧場,故此,當車駛上山坡的農地上,有種很奇特的感覺,真是擔心我們的小車(不是“過山車”啊!)會不會‘刮底’。這次的入場費成人10澳元一位。場地内除了與農牧業有關的東西之外是各式各樣都有、花檔、有兒童玩的機動車、食檔、甚至還有澳洲防衛軍的招募所!
當天看到人山人海,估計有萬多人入場,好不熱鬧。當我們行過防衛軍的招募所時,被展覽的槍械吸引了,老伴與兵大哥來一個槍械、手錶與軍校的交流,一說就大半個小時,害得我罰企足足半小時。
那天我最大的收獲是可以觸摸到駝羊、綿羊和買了6盤玫瑰花。這裏的氣候最適宜種花(gardeners' paradise 的稱號是千真萬確呢!),每家的花園都種有燦爛的花,看看這照片,美麗的花給人一種很舒暢的感覺。
這裏的生活比在香港簡單,一有舉辨什麼美食節、嘉年華會、展覽會,就會有很多人駕車兩三個小時去趁熱鬧。我們也不例外,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氣分和人氣。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Lay By

每星期都收到很多宣傳單章:有超級市場的、百貨公司的、有什麼貨品大減價的。這是澳洲的文化;香港是沒有專人派宣傳單章到住宅的郵箱裏的。在澳洲生活一年了,慢慢的就留意到這裏的社會是如何,以下是一些例子。

甚麼都可以分期付款,大至電器,小至嬰兒車,由幾千澳元至百多澳元都可以。每星期還款十元八塊。反觀在香港所有公司售賣數千元的物品是沒有分期付款的服務,而香港人都不會選擇分期,買得起就買。

這裏有很多事情都很諷刺,人們都住“花園屋”、出入代步坐小車,但買一件一百幾十澳元的東西也要分期付款。這個還不是很有趣,還有更有趣的。

有一天看到在“Mercury”唯一在Hobart 出版的報紙)的一段附有一張很大照片關於一家人的報導。報導的人物:50多歲的單親女士、她的19歲的女兒、女兒的男友、還有210多歲的外甥女,一家五口都是靠納稅人供養。他們對記者申訴他們的“苦況”,生活如何的緊拙,到月尾時連食物都沒有錢買,還說縱使買價值100澳元的物品也要“Lay By”。文中用上“Lay By”,當時我不知這兩個字的含意,查字典也找不到,後來看得多宣傳單章就知道了。“Lay Bay” 是一種變相的分期付款,但與香港人所理解的方式不同。香港人所理解的‘分期’是消費者“有信用、欠現金”。這裡的消費者似乎兩樣也沒有。既然如此,商店不容許前缺乏現金的消費者拿走物品後‘分期’付款,而是在消費者分期付款後才可以拿走物品。信唔過!

在這裏二手傢具、家庭電器等是有市場,有商店售賣和收購二手傢具和電器,從環保的角度去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上兩個星期日,去了一個平民的“Sunday Market”趁墟,他們出售的貨品有二手衣服、傢具、電器、工具、甚至於舊軍服。原來這裏一樣有窮人,生活在這裏真是不容易,樣樣都貴,例如:小唐菜(約半斤)售價$2.68澳元,香蕉$5.98澳元一公斤,麵包$4.89澳元一條(18片),薯仔$3.68澳元一公斤,海產是最昂貴,有時我買海產,動一動也要一百澳元,老伴對我表示太貴了,好彩是我管數,否則“無淡好食”。

有一天偶然看見廣告,有公司提供全屋傢具、電器、電腦等租用。有趣,如果我一早知道,什麼都可以租,我會選擇租,當我要搬屋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搬運費。

Friday, November 6, 2009

食物

兒時每天都是吃著母親煮的菜,毫無特式可言,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種。我最討厭的是“麵鼓醬蒸豆腐大魚”和“東菇腳花生炆臘肉皮”。母親的廚藝真是不敢恭維,有機會外出用膳,我就不其然地希望吃西餐,如果吃到一客吉列豬扒已經很快樂了。

結婚後做了一家之煮,買了不少烹飪書,由不懂得烹飪的我變了識飲識食和識煮。老伴不只一次的讚賞。廣東菜與西餐,我比較喜歡廣東菜。廣東菜的煮法是多元化,很簡單的原料就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我對食物的要求很高,吃魚多數是游水的海魚;吃雞一定要即殺的農場雞。不過搬家來到 Tasmania 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這裏幾乎買任何食物,都是到超級市場。菜和水果的品種比香港少得多。水果多數是帶酸性的,我就無福消受了,因為我胃酸過多。豬、牛、羊、雞、都是一包包的包好,全是冰鮮。魚、是魚柳的形色出售,許多時望落去就知道很不新鮮,魚肉是接近腐壞,(我買魚是到漁人碼頭某魚檔,這裏的魚品種比較多和新鮮,不過價錢也比較昂貴)。當我還未到搬家來這裡的時候,有很多幻想,Tasmania 是一個海島,海產一定是品種很多和價錢很平宜。但事實就是剛剛相反,蠔:是發育不全,蠔肉像一片紙的粘著殼;青口:殼就很大肉就很小;帶子:很細粒,還是不鮮甜;魚:是很大條,但不新鮮和無鮮味。這裏的海產售價很貴,當地人是很少購買。上星期到一間有活魚出售的超級市場,住在這裏一年了,第一次看到和購買到游水魚,奇怪的事情是同一類的魚,死的(看來很不新鮮,魚眼已凹陷)和活的,售價都是一樣$22.99 澳元一公斤,(他們真是腦實人,這樣的定價,香港是沒有可能發生)。當天就嘗一嘗游水魚的滋味。唉!很失望,味同嚼蠟。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鬼佬”每餐都鋸扒,我太天真了!自從被“土人”多次邀請回家進餐之後,就知道他們的家常便飯是這樣的。舉例、最近的一次,到朋友家吃晚餐,一共是7個人,只有沙津一砵,蒜蓉包兩條(我一個人都可以吃兩條),醃肉蛋每人一份(4吋乘4吋乘半吋),蜀米、每人一條。飯後有雪糕和切碎的生果。當晚真是只有半飽。

回家後與老伴談論當晚的食物,我們每餐都有魚、肉、和疏菜,是比他們豐富得多。為什麼他們這麼肥胖?得出的答案是,喜歡吃甜品、汽水、奶油、牛油等的高脂肪食物。

唉!食在這裏,是要忘記新鮮美味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