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寫的文章,只是轉載老伴的文章:
【我時常也深信,如果人們從來就處於如此這般的環境,而又從來沒有機會又或者不願意與另一個環境相比較的話,他們就會從來也覺得‘並無不妥’。“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一句諺語的出現看來有一定的原因。
未搬家到這裡之前對澳洲的印象是‘這不是第三世界國家’,甚至把它等同歐美的‘發達’國家。‘印象’這個中性的名詞往往也是‘先入爲主’的代名詞,而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就像任何‘凡人’一樣有著如此的印象。
無論如何緊緊拿著的‘印象’也會遇到衝擊,我拿著的也不例外。縱使如何不在意,日子久了也留意到這裡的人的衣著極端‘隨便’(casual)。這是好事呢!我曾如此想。慢慢就發現,這個情況其實也可以被人視為‘破舊’、‘寒酸’、甚至是‘冇銀’也未定,視乎閣下採用什麽眼光來看。當在不時遇上在攝氏10度以下仍然衣著單薄和‘震下震下’的人之後也開始懷疑:除了‘隨便’之外,如此的衣著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當日看到路上有不少非常‘古老’的汽車(例如約在40年前在鄉港通行的“得勝120Y”)行走,一般來説它們的外貌看來還不錯。啊,這裡的人都喜愛古董車呢,我如此想。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裡並無如鄉港的6年強制驗車制度。換句話說,只要閣下付上牌費,閣下的車子縱使已經是九十高齡也可以在路上風馳電制(如果閣下有本事的話)。看來與此無關但是有點離奇的是,這裡的人不少都(不幸?)被警察發現‘人牌’或‘車牌’過期而被檢控。“離奇”是因為被控的人的比率相比鄉港奇高。如果鄉港每100名駕駛者中會有1名被控的話,這裡100名之中看來會有20、30名被控的樣子。另外,與其說是過期也可以說是‘冇比錢’或“唔比錢”(不誠實?),因爲如果到期不繳付牌費的話,牌照當然過期了。到此才恍然大悟,駕駛‘高齡’車的人未必是喜歡高齡車輛,而被控執照過期的人也未必一定是‘不誠實’,而是另有原因。
住久了也發現一些在鄉港較爲‘罕見’的生活細節或舉動:電腦、電視、電器、傢俬都有出租的;分期付款不是在拿了貨品之後分期攤還貨款,而是分期付足了貨款之後才拿到貨品(驚顧客走佬?);不少人在櫃員機提款每次只拿“十元八塊”(節儉?);超市時常推薦晚餐食譜時愛用的口號與美食無關,而是:“十蚊就夠今晚餵飽你一家四口”;鄉港人用舊了的衣服一般會捐贈給慈善機構,這裡卻不少人自行‘開檔賣故衣’;有人與同事一起吃完價值十元八塊的“碟頭”午餐之後居然無錢付帳而提出“今次你比住先,下次我比番你。。。”。
這裡不是‘發達’國家嗎?人們的收入數字上比鄉港人高得多呢!點解會咁?當在了解了“收入如此又如何”之後就明白,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