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Taste Festival


一年一度的Taste Festival 又在 Hobart 海旁的“一號倉”(Wharf No.1)舉行;日期由1228日至13日。除了有食品製成品外,當然還有各種在 Tasmania 出產的紅酒、白酒、和海產。食品主要不是讓人參觀,而是讓人即場品嘗,吃得越多越好!‘一號倉’其實是位于海旁棄置不用的碼頭倉庫,每年的 Taste Festival 都在那兒舉行,讓‘食客’可以免受日曬雨淋之苦。真的,這裡夏天的陽光比香港的還厲害!
我們還未進場看食品卻首先在入場的門口看了一家三口(The Pitts) 的特技表演。這一家人的表演引來了大批的觀衆和不絕的掌聲,很精彩(包括對白)。當然,如果你的英語是‘有限公司’,樂趣一定會大減。 昨日我們到了那裏時發現人山人海(當然是以澳洲的標準而言,而絕不是像香港的水洩不通!),有相為証。人多也有原因:有一艘郵輪到訪 Hobart,帶來大批遊客。另外,每年舉辦的悉尼至 Hobart 的帆船大賽正進行中,而昨天開始已經有個別帆船到達終點站 Hobart。後來到旁邊的帆船終點站‘揍熱鬧’時才發現,原來到達的已經有十多艘 站在海旁觀看的我們也剛好遇上一艘到達的帆船,看到岸上和船上的人鼓掌歡迎它之時當然也感受到比賽的氣氛。這是‘現場一樣’,與在‘公仔箱’看當然是不一樣。
在場內,有幾十檔賣食物的,食物不外乎是羊扒、漢堡包、pizza、雪糕、甜餅、乳製品、海產等。與往年一樣,全場最昂貴的食物是小龍蝦:55澳元一隻。要吃飽的話,看來我要吃3隻以上,還要加上麵包。記憶中吃小龍蝦最超值是在香港的洲際酒店的自助晚餐。這裏的食物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大驚喜。既然當時已近午餐,我們也在那裏吃了加了雪糕和cream 的藍莓 pancake 與 pizza。藍莓很多,也甜。相信是這裡種的‘土產’,不錯!
餐後我們到碼頭參觀已到達的帆船,欣賞一下 Hobart 美麗的漁人碼頭。這裏的藍天和氣分令人神往,當時我又有著‘做遊客’的感覺。看到這艘郵輪,我期望著明年5月的來臨,我又可以做遊客了。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聖誕日

這是我們在 Tasmania 度過第二個聖誕節,當然,它令我回想第一個聖誕節是怎樣度過的。當日我們有幸被邀請到新相識的朋友家中作客,當時很高興的接受,因為初來步到,又沒有朋友,對這裏的地方又陌生,當地人的外貌、言談和生活習慣與我們的很不同,另外,也很好奇他們是怎樣過聖誕的;所謂“聖誕大餐”吃什麼。不過很遺憾,當日早上一起床,我又疴又嘔,嚇得老伴差點兒要送我到醫院,當日我們就無緣亨受聖誕日的家庭溫馨。

今年的聖誕日,我們被邀請到朋友家作客。朋友 Colin (與他的老伴Margaret )曾是傳教士,他們住在悉尼,每年的聖誕節都會回到 Tasmania 探親,住上一兩個月。我們是在去年聖誕後的日子被邀在另一位朋友家中午餐時認識他們夫婦的,當時,他們一家人也在座。

當日中午12時半就到達他們家裏,除了他們夫婦和兒子外,還有 Margaret 的母親 Lily 、弟弟 David 、兒子的女友,她來自中國在 Tasmania 大學修讀碩士學位。

我終於可以一嘗(我心目中的)“聖誕大餐”是如何。食物是:有醺雞、火腿、火雞,羊肉、青豆、紅蘿蔔、南瓜。餐後有甜品:Pudding (聖誕日必有的甜餅)、蘋果批和雪糕。食物是很豐富,不過味道就沒有中國菜的美味。

David 是一個很風趣的人,他形容自已是“joker”,他令到在場的人很輕鬆和快樂。Lily 是一個很有教養和仁慈的老人家,她執著我的手說:“如果你有什麼需要幫忙,請告訴我,你隨時都可以來我家”。她還給我她家的電話號碼。我真的很多謝她的熱誠和仁愛,來到一個異地,能遇上多個朋友,這真是上天的恩賜。

當天是我來了 Tasmania 之後,我與人交談最多的一次,Colin 告訴我,我的英語已有進步,我說:“我希望一年後更有進步”。這天我們度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風土人情

去年1115日懷著沉重的心情到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地方居住,沒有親人和朋友接應,對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只是在互聯綱找到一點資料。互聯綱真是幫了很大的忙,可以預訂了四個星期的渡假屋,在 Hertz 租了汽車一個月,落機就到 Hertz 拿車,駕車到渡假屋。雖然事前都作了很周詳的準備,例如:預先在互聯綱找由 Hobart 機場至渡假屋的行車路綫,但是否可以不出亂子,誰會預測得到?所以當日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

香港到 Hobart 是要在悉尼轉機,再由悉尼至 Hobart 。在由悉尼到 Hobart 的機上,在我的鄰坐是一位老人家,後來我們傾談起來,互相介紹自己。他是已退休的會計師,來自英國,已經來了澳洲20多年了。當他知道我們的情況,他主動的提議在到達時駕車送我們到渡假屋,我們婉拒了,因為已租了汽車。當到了 Hobart 機場時,他還介紹他的太太給我們認識,還給與他的名片,並且邀請我們日後到他們家裏作客。

當時我對老伴說,為什麼他如此的信任我們,給我們電話和地址,有可能是因爲我們不像壞人吧!住下來後,與當地人交往就開始明白了,這是當地的風土人情,縱使他們第一次與你見面,都會邀請你到他們家裏作客。西方人是沒有中國人有的“小心眼”,他們不會假設你是懷人而對你有懷疑,他們是比中國人坦誠得多。

當地人有一個很有趣的習慣,就是將他/她們的手袋、背囊、袋、甚至於衣服、很自然的放到地上,就算有空的坐椅也不會放上去。

Tasmania 的氣候與香港很不同,舉例:昨天是天晴,氣溫是20°C32°C,但今天是下雨,氣溫是8°C15°C,當地人一樣會穿上夏裝,短衫短褲,小孩子也一樣。在街上偶然會遇見一兩個當地人會像我一樣穿上冬天的衣服,所以我常對老伴說:他們個個“皮筋肉勒”。當下雨時又不會撐傘或穿上雨衣“任淋”,個個“扇水”。

在家裏,隨時隨地都會有人叩門,可能是你的朋友,路過來探訪,沒有預先約定。香港人就不會這樣做。還有:傳教、慕捐,賣蘋果、賣日歷等。

以上我的舉出幾點,好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Tuesday, December 8, 2009

減排

近日的熱門新聞是已經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始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全球都鬧得熱烘烘。

在澳洲,每天電視台的頭條新聞都是會議的議題:氣候變化或減排,而這些議題也是執政的工黨政府與反對黨之間的爭議之一。

美國在約一年前還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人口約有三億,佔全球人口的約5%,但這5%的人口卻用了地球資源的40%。中國近年成爲了世界工廠,並且在約一年前超越美國成爲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它每年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世界之冠,不過換來的是嚴重環境污染。這真是沉重的代價。環境一旦被污染後,回復舊觀,簡直是天方夜談。中國的空氣和河流染污越來越嚴重,最近看到一輯新聞,報導廣州近日來“陰霾”嚴重,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增多,雖然如此,看來從來也沒有人去追究原因,和正視空氣染污問題。

今年初當世界普遍經濟衰退時,澳洲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向人民退稅和給每名小孩一千元的政府津貼,而傳媒與政客都呼籲市民消費來刺激經濟。就在那時,我們也看到鄰居的花園裏出現了新的兒童玩具:滑梯、彈簧床、鞦韆等。很懷疑人們消費時,究竟有沒有想一想是否有需要。如果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這樣爲了消費而消費的話,相信在丹麥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必然是沒有作用,因為二氧化碳仍會大量的增加而引至氣候變化。

據聞美國人的汽車擁有率是大約每三個人就有兩架車,澳洲也不遑多讓。我們去超級市場或銀行,步行的話全程只需時大約半小時或一小時。我們都會選擇步行而不駕車。一來有點兒動運,二來又環保。但澳洲人的習慣是一出家門就駕車,一天到晚就出車多次。多次看到有人駕車出外只買一條麵包或一張報紙。如果人們都有考慮到汽車排放二氧化碳,增加溫室效應,減少用車。地球有救了。

每年的聖誕節其實就是消費節,互相交換禮物其實就是製造消費。雖然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人們卻似乎沒有考慮,收到的禮物許多時是因爲沒有實際用途而最終被丟到垃圾桶裏。我就收過多次的聖誕禮物而丟進“物料回收桶”的經驗。全球有很多人慶祝聖誕節的來臨,搞點氣分,屋内屋外挂上燈飾,晚上亮燈,五光十色的彩燈,看上去是很美麗,但人們有沒有想到,你在屋內是無法欣賞到彩燈,另一方面是浪費能源。

全世界總人口已經超過60億,並繼續增長,地球上的資源是否能夠供應這龐大的人口增長?人類傳宗接代雖然是理所當然,不過看來應該要重‘質’,而不是重‘量’。環顧這個世界的前景,為人父母者都不想看見自己的下一代面對氣候轉變,帶來天災而受苦吧?

日前看到BBC新聞報導,内容是南美洲玻利維亞首都 La Paz 因爲氣候變化,一向是食水來源的冰川急速消失而引至全城有約四分之一的人缺水。如果人們都願意盡自己的本份,放棄自已的私慾,減少消費,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肯定也會因此而少了生産商品的訂單,也因此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的空氣和河流污染得到改善,地球也得救了。

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他們的優點


Hobart 生活一年了,面對日常的生活細節,所見所聞,少不免會不時拿當地人與香港人作出比較,下列是一些例子。

誠信:一天我從家裏步行到超級市場購物,路過一家人的門前,那裏擺放了幾束花在一個木架上,每束標價三元。沒有人“看檔”,你拿一束花就放下三元到錢箱裏。慢慢地我就察覺到原來當地人會有這樣擺賣的習慣,沒有人看管,大家都是互信。在香港我從沒有遇上類似的擺賣,如果的確沒有的話,原因是什麽讀者自己可以找到答案,無需我説明吧!
在這裏生活至今,還不怎樣熟悉使用這裏的硬幣,許多時也會付多了錢給商店的店員,但他們每次也會把多付了的錢退回。這裏的人就是有誠實的美德,不會多收金錢和在購物時給你“不足秤”。反觀香港,在香港街市買東西,許多檔口是不足秤,一斤只得十二兩,由其是生果檔。

注重公共衛生:我到過這裡不少的公共廁所,就算在郊區簡陋的廁所都是清潔衛生。反觀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公廁,情況如何?讀者應該心裏有數。我每到一個國家旅遊時,無可避免也會光顧公廁,看得多了之後也領悟到這其實是可以反映當地人的品格,因爲公廁是否可以保持清潔是取決於使用者的行為和品格,而不是有沒有人清潔。
不隨地吐痰和亂拋垃圾: 在這裡我縱使在最多人的商業區的街道上,從來看不到地上有口水痰,這裏的人沒有隨地吐痰的習慣。我到過多處的郊野公園,地上只有雜草,遊人遺下的的垃圾如:膠樽、膠袋、紙巾,一件也找不到。當地人一般都有公德心和自律。反觀香港,民政事務署年年都舉辨“清潔香港運動”,但是用了很多金錢看來都是徒勞無功,點解?習慣清潔和有自律的人看來無需你“叫”也會自律,不清潔的人縱使你“叫”都無用啦!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Huon Show


上星期六到 Huonville 的 Ranelagh 參觀了 Huon Show。這是一個過去60多年每年都舉辦的周年展覽。Huonville 是這裡的一個主要的農牧區,基本上是個開闊的山谷,而山谷内大部分都是牧場和果園。Huon Show 所展覽的頗多都是農產品,它也給我一個機會近距離與羊、牛、馬、駝羊 (Alpaca) 接觸,和來一個大合照。駝羊是由南美洲引入,全澳洲大約有20萬隻,駝羊的功用是牠們的毛,駝羊毛又輕又暖,一張駝羊毛毯價錢是羊毛毯的一倍有多。
早上10時開車,45分鐘的車程就到達 Ranelagh。停車的地方看來原本是高低不平的牧場,故此,當車駛上山坡的農地上,有種很奇特的感覺,真是擔心我們的小車(不是“過山車”啊!)會不會‘刮底’。這次的入場費成人10澳元一位。場地内除了與農牧業有關的東西之外是各式各樣都有、花檔、有兒童玩的機動車、食檔、甚至還有澳洲防衛軍的招募所!
當天看到人山人海,估計有萬多人入場,好不熱鬧。當我們行過防衛軍的招募所時,被展覽的槍械吸引了,老伴與兵大哥來一個槍械、手錶與軍校的交流,一說就大半個小時,害得我罰企足足半小時。
那天我最大的收獲是可以觸摸到駝羊、綿羊和買了6盤玫瑰花。這裏的氣候最適宜種花(gardeners' paradise 的稱號是千真萬確呢!),每家的花園都種有燦爛的花,看看這照片,美麗的花給人一種很舒暢的感覺。
這裏的生活比在香港簡單,一有舉辨什麼美食節、嘉年華會、展覽會,就會有很多人駕車兩三個小時去趁熱鬧。我們也不例外,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氣分和人氣。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Lay By

每星期都收到很多宣傳單章:有超級市場的、百貨公司的、有什麼貨品大減價的。這是澳洲的文化;香港是沒有專人派宣傳單章到住宅的郵箱裏的。在澳洲生活一年了,慢慢的就留意到這裏的社會是如何,以下是一些例子。

甚麼都可以分期付款,大至電器,小至嬰兒車,由幾千澳元至百多澳元都可以。每星期還款十元八塊。反觀在香港所有公司售賣數千元的物品是沒有分期付款的服務,而香港人都不會選擇分期,買得起就買。

這裏有很多事情都很諷刺,人們都住“花園屋”、出入代步坐小車,但買一件一百幾十澳元的東西也要分期付款。這個還不是很有趣,還有更有趣的。

有一天看到在“Mercury”唯一在Hobart 出版的報紙)的一段附有一張很大照片關於一家人的報導。報導的人物:50多歲的單親女士、她的19歲的女兒、女兒的男友、還有210多歲的外甥女,一家五口都是靠納稅人供養。他們對記者申訴他們的“苦況”,生活如何的緊拙,到月尾時連食物都沒有錢買,還說縱使買價值100澳元的物品也要“Lay By”。文中用上“Lay By”,當時我不知這兩個字的含意,查字典也找不到,後來看得多宣傳單章就知道了。“Lay Bay” 是一種變相的分期付款,但與香港人所理解的方式不同。香港人所理解的‘分期’是消費者“有信用、欠現金”。這裡的消費者似乎兩樣也沒有。既然如此,商店不容許前缺乏現金的消費者拿走物品後‘分期’付款,而是在消費者分期付款後才可以拿走物品。信唔過!

在這裏二手傢具、家庭電器等是有市場,有商店售賣和收購二手傢具和電器,從環保的角度去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上兩個星期日,去了一個平民的“Sunday Market”趁墟,他們出售的貨品有二手衣服、傢具、電器、工具、甚至於舊軍服。原來這裏一樣有窮人,生活在這裏真是不容易,樣樣都貴,例如:小唐菜(約半斤)售價$2.68澳元,香蕉$5.98澳元一公斤,麵包$4.89澳元一條(18片),薯仔$3.68澳元一公斤,海產是最昂貴,有時我買海產,動一動也要一百澳元,老伴對我表示太貴了,好彩是我管數,否則“無淡好食”。

有一天偶然看見廣告,有公司提供全屋傢具、電器、電腦等租用。有趣,如果我一早知道,什麼都可以租,我會選擇租,當我要搬屋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搬運費。

Friday, November 6, 2009

食物

兒時每天都是吃著母親煮的菜,毫無特式可言,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種。我最討厭的是“麵鼓醬蒸豆腐大魚”和“東菇腳花生炆臘肉皮”。母親的廚藝真是不敢恭維,有機會外出用膳,我就不其然地希望吃西餐,如果吃到一客吉列豬扒已經很快樂了。

結婚後做了一家之煮,買了不少烹飪書,由不懂得烹飪的我變了識飲識食和識煮。老伴不只一次的讚賞。廣東菜與西餐,我比較喜歡廣東菜。廣東菜的煮法是多元化,很簡單的原料就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我對食物的要求很高,吃魚多數是游水的海魚;吃雞一定要即殺的農場雞。不過搬家來到 Tasmania 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這裏幾乎買任何食物,都是到超級市場。菜和水果的品種比香港少得多。水果多數是帶酸性的,我就無福消受了,因為我胃酸過多。豬、牛、羊、雞、都是一包包的包好,全是冰鮮。魚、是魚柳的形色出售,許多時望落去就知道很不新鮮,魚肉是接近腐壞,(我買魚是到漁人碼頭某魚檔,這裏的魚品種比較多和新鮮,不過價錢也比較昂貴)。當我還未到搬家來這裡的時候,有很多幻想,Tasmania 是一個海島,海產一定是品種很多和價錢很平宜。但事實就是剛剛相反,蠔:是發育不全,蠔肉像一片紙的粘著殼;青口:殼就很大肉就很小;帶子:很細粒,還是不鮮甜;魚:是很大條,但不新鮮和無鮮味。這裏的海產售價很貴,當地人是很少購買。上星期到一間有活魚出售的超級市場,住在這裏一年了,第一次看到和購買到游水魚,奇怪的事情是同一類的魚,死的(看來很不新鮮,魚眼已凹陷)和活的,售價都是一樣$22.99 澳元一公斤,(他們真是腦實人,這樣的定價,香港是沒有可能發生)。當天就嘗一嘗游水魚的滋味。唉!很失望,味同嚼蠟。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鬼佬”每餐都鋸扒,我太天真了!自從被“土人”多次邀請回家進餐之後,就知道他們的家常便飯是這樣的。舉例、最近的一次,到朋友家吃晚餐,一共是7個人,只有沙津一砵,蒜蓉包兩條(我一個人都可以吃兩條),醃肉蛋每人一份(4吋乘4吋乘半吋),蜀米、每人一條。飯後有雪糕和切碎的生果。當晚真是只有半飽。

回家後與老伴談論當晚的食物,我們每餐都有魚、肉、和疏菜,是比他們豐富得多。為什麼他們這麼肥胖?得出的答案是,喜歡吃甜品、汽水、奶油、牛油等的高脂肪食物。

唉!食在這裏,是要忘記新鮮美味四個字!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Wineglass Bay


1027日天氣非常溫暖,溫度是攝氏8度至19度,風和日麗。早上5時起來,745分開車,由家門出發到 Freycinet National Park,目的地是那裏出名的 Wineglass Bay 到達出發點附近的停車場時發現車程大約是209公里,行車約3小時。
Wineglass Bay 是在 Freycinet National Park 內,如果要行完整個 Freycinet National Park 雖要3數日。Tasmania面積大約相當於68 個香港,有多個郊野公園,而郊野公園佔省面積約21%。換句話說,郊野公園的縂面積相當於14個香港那麽大。我相信我用一年的時間都沒有可能遊遍整個 Tasmania 的郊野公園。

往那裏的沿途經過海邊、河、溪、農莊、果園和葡萄園,風景怡人,目不暇給,還有幾個釀酒廠,它們是歡迎入內試酒和購買。當天我們沒有太多時間,日後我們會到葡萄園一遊。
上午11時就到達 Freycinet National Park visitor centre,進入郊野公園是要購票,單一次是22澳元,全年是66澳元。我們買了全年的票。由停車場起步至 Wineglass Bay 據説需時個半小時,沿途經過 Coles Bay Lookout Wineglass Bay Lookout ,由山上望下去這兩個海灣,風景非常美麗,一望無際,只看到海平線。

途中遇上一對夫婦,他們很有興趣想知道我們從那裏來,他們是從 Brisbane 駕車2星期到 Tasmania 遊覽,相比之下我們駕車6小時真是小兒科。
回程了,當我們行到停車場的時候,看見有兩隻小袋鼠 (wallaby),真是令我們很興奮,立即拿出相機與牠來一個大合照,原來小袋鼠是很溫順、很可愛。老伴拿出帶來的腰果“逗”小袋鼠。它吃了之後明顯十分欣賞,站在他面前,雙手舉起,好像在說:“好吃呀!不過,可否給我多一點!”。真是想帶牠回家飼養。下午630分回到家裏,郊遊是令人心曠神怡,今天最大的收穫是與小袋鼠近距離接觸。
                           


Friday, October 23, 2009

Cataract Gorge


終于度過了漫長的冬天。五月中到十月中,又凍又濕。據説今年是 Tasmania 26年來最多雨水的一年。傳媒報導有一個湖已乾沽了20年,由於今年天氣反常,雨水特多,這個乾沽的湖現在可以划艇,還有魚兒游來游去。近這兩星期天氣回暖,最高溫度有18/9度,終於我們可以駕小車出遊了。
1021日的天氣預測是天晴溫暖,最高溫度18度。當天早上5時起床,730分開車去 Launceston 的景點 Cataract Gorge 遊覽。當出門時看到半條天虹掛在天邊。住在這裏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天虹。
Tasmania 有兩個大城市,一個是首府 Hobart,有20萬人口。另一個是 Launceston 10萬人口。Hobart Launceston 的距離大約是240公里。行車時間單程需時約2個半小時,我們又不想在那裏度宿一晚。原因有兩個:一、這裏的酒店價錢驚人。百幾澳元一個人。二、龍床都不似狗竇。因此一早起來,即日來回。
沿途經過田野和農莊,多數是畜牧,有羊、馬、牛和駝羊。途中經過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田。一望無際的平原,和美麗的景色真是另人神住。
早上大約10點到達 Cataract Gorge 的停車場,由小徑到達一個小餐廳,聽到很大聲的鳥兒叫聲,但不知什麼雀,當我們行入餐廳的陽台,看到多隻孔雀,一隻雄性、三隻雌性。原來是孔雀的叫聲。從來都沒有看過孔雀開屏這麼持久,30分鐘有多,看來牠是想吸引這三隻雌性孔雀,可惜牠的羽毛是不及我的食物吸引,三隻孔雀在我身旁團團轉,還跳上擡面想與我分亨三文冶。
在餐廳停留了半小時,我們就繼續行程經過小徑到達一個百多年前建成的水力發電站,全程個半小時,原途景色風光如畫和拍了很多相片。路途中只遇到幾個人,在這裏生活比香港是找到一點寧靜。在 Cataract Gorge 遊覽了四小時我們就回程了。下午5時就回到家了,這天的行程另我最高興是第一次聽到孔雀的叫聲和與牠們近拒離接觸。
                                                                    



Monday, October 19, 2009

印度電影

雖然印度人定居香港已有百多年歷史,但從來都沒有機會與他們交往。雖然工作上或工餘也會接觸到他們,並閒談一下,但始終對他們的文化都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們很有語文天份,多能說流利的廣東話和英語。

澳洲電視有多個廣播頻道,其中一個是國際台,播放多國電影(非英語的)。因爲如此我終於有機會看到印度電影。印度電影沒有色情和暴力,連接吻的鏡頭都沒有。但有喜劇、愛情、舞蹈、歌唱。歌和音樂悅耳動聽,舞蹈很優美。女主角們都美麗動人和身材均渾,能歌善舞,她們都是我所見過的女士中最美麗的。

印度制作的電影反映出他們的文化和民族性。印度人在香港生活已有百多年歷史,他們從來都沒有“生事”,只是自成一國與中國人和平共處。

反觀美國、澳洲、英國所制作的電影和劇集,很多都涉及暴力,有很多鏡頭是血淋淋,看到令人不安。從電影裏會給與一個好好的啟示,就是這個民族的品性,只是以往在香港生活的我從來都沒有向這個方面去想。但來到澳洲居住後,與當地人交往,和從傳媒裏所見所聞令我相信頗多澳洲人似乎是很暴戾,有時候他們的行為可算是是“非正常人所能做得出”,看看這幾段新聞就可以略知一二。看到如此的“表現”,我對他們真的要另眼相看和保持拒離了!

Friday, October 16, 2009

明天會更老

收到朋友們幾個power point”,其中一個是“明天會更老”。它的內容有些我都幾同意,其中之一是善待自已,套用其中一句:“只要活著,就要有好的生活品質”。

當我廿九歲的時候,我害怕三十歲。當三十九歲就害怕四十的來臨。年輕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想到死亡,但年紀漸長,看著老我一輩的長者一個一個的離開這個世界,甚至年輕過我的親人和朋友都不幸去世,令人傷感,我就意識到我已步入中老年了。

幾年前因工作性質,每天都接觸到幾十個老人家,有很多是從老人院來的。有坐輪椅的、有用拐杖的、甚至乎神志不清的。他們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人生必經之路“老,病,死”,沒有人可以逃過。如果可以做到無疾而終,這真是幾生修到。

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的推動下,當日當我認爲已經到了不再需要為錢而工作的階段時我便決定退休去了。去年十月退休,十一月就來到 Tasmania 定居。為什麼要到一個從未去過、無親人或朋友的地方生活?理由是好幾個,其中一個是我從未在一個香港以外的地方生活過。雖然我曾到過的國家很多,但由於只是旅遊,故此只是蜻蜓點水,長期居住的話明顯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初來步到,考車牌、買車、租屋、安裝電話和互聯綱服務、買家俬等等的確煩到一頭煙。多謝上天的庇祐,樣樣都很順利。

生活在 Tasmania 十一個月了,天氣好的時候,駕駛小車去這處、到那處。這裏的空間感和不一樣(無染污!)的天空是在香港絕對找不到。隨時隨地都看到天虹和一大群鸚鵡在田野裏;野兔和小袋鼠偶然會在我家的花園出現。大自然的風景真是另人神往。 縱使只是在市區,隨時深呼吸也可以,因爲空氣是清新的。清新的意思是“除了花草的味道之外絕對沒有任何人爲的味道”。

我要善待自已,當自己身體健康和不太老的時候,想做就去做,生活要有好品質,不要老來後悔。

Sunday, October 4, 2009

這樣的社會

第一點:醫療

Hobart Tasmania 的首府,選擇在 Hobart 定居是以為這裏的醫療會比其他的小鎮好些,但住下來,看到報紙報導關於這裏的最大的公立醫院(Royal Hobart Hospital),和個別人士的遭遇,就改變了原先的看法。如果你有意外或生病要到公立醫院看急症,你就很有可能會得到你畢生難忘的經歷,如果你有命的話。看急症,你可能要等上7個多小時才有醫生見你。嚴重到要留院治療,對不起,病床已經全部滿座,請閣下回家自行處理。如果患上急症心臟病要通球仔,看來在這裏只有死路一條。有病看醫生,這是老伴的經歷。5月的時候,老伴感染了感冒,初時他吃著從香港帶來的“銀翹片”,但每況遇下,我就建議他找私家醫生檢查一下,這天是星期五,打電話到某診所預約,得來的答復是今天已額滿,星期六只開工個半小時,只看嚴重和一早預約好的病人,下個星期一再打電話來預約吧。等到下個星期一,終於預約到星期二上午11點半。當日我與老伴到診所等候了15分鐘,終於見到醫生了。醫生很細心的檢查和聆聽,當時真是給你很大的信心,他不像香港的醫生只見你5分鐘就打發你走了。老伴對醫生說,我晚上咳得很嚴重,影響到睡眠。醫生笑笑口說要從他鼻孔拿一點樣本來化驗,起初老伴以爲這是“手續”而已,所以也沒有反對。之後,醫生說有病毒,要食抗生素。拿了藥方到藥房配藥,只是一個星期的抗生素,每日一粒。回家看看說明書,這抗生素只是對抗細菌:例如暗瘡,的那一種。所有人都知道感冒是病毒引起而不是細菌引起的,這個醫生莫非是老人痴呆,忘記了藥物的用途。真恐怖,分分鐘醫死人。住在這裏,真是要 keep 好自己的身體,一有重病就飛走不可。不久也從化驗所收到賬單,原來從鼻孔拿來的樣本要收費$120,比$42的醫生費貴得多。看來醫生是刻意“介紹”生意給化驗所。

第二點:暴力

看多了電視新聞、報章報導的法庭消息,開始感覺到澳洲人暴戾的性格。家庭暴力事件很普遍,最近某澳洲局長被她的男友打傷,而告上法庭。醉酒閙事經常都發生。曾在報章得悉,一名青年飲了一瓶威士忌,和幾罐啤酒,之後進入一間快餐店,無故毆打(其實更似是‘毒打’)正在排隊購買食物的陌生青年。據説,他打人只是因爲“不開心”。如果晚上到 Hobart 的市中心,很有可能會被人無原無固的毆打,而打人的又不一定是喝醉酒,而只是‘找點樂趣’也未定。有讀者來信說"晚上我都不敢上街"。不要以為男人才會如此暴戾,原來有些女人都是一樣,難道因爲他們是囚犯的後裔?難怪曾聽説英國人會認為澳洲人是“次等”的。看來,這有點原因呢!

第三點:目無法紀

這個省只有50萬人口,但每年卻有4,000宗‘車輛並無有效行車証和第三保險’的撿控。全年被捉到的如果有4,000人,沒有被捉到的人會有多少?相信10,000人也不只。無牌駕駛兼行車時速超過140公里而被警察截獲,隨時隨地都可以在報章上看到。警察在執行職務時被襲擊全年就大約有1,200宗。這裡全省只有約1,200警察。從統計學來説,“人人有份”呢!這裏的小偷很多,看來,入屋偷竊只是被當作“拿”並不是‘偷’吧?

第四點:大食懶

這裡有三份之一個家庭是拿政府資助(救濟金,退休金,傷殘津貼),雖然這裏是很難找工作,但 part time 的工作是有的。環顧隔離左右的鄰居,女人不用工作就理所當然,男人都看到不小,舉個例,住在我們隔離就有2家人住同一屋,2位男士都似乎沒有工作,整天只是在花園吸煙、飲酒或望天打掛。社會福利太好了,實在是養懶人。

第五點:工作態度

住在這裏,生活上少不了要與當地人有接觸。好多時都會令人為之氣結。例如到銀行開個戶口或做一份定期,就要用上一個小時以上。咪以為慢慢來就不會做錯,一樣有錯。老伴曾經打一個熱線電話到電信公司(澳洲最大的)要求處理一點小事(是那公司搞出來的錯)就用上整個小時而得到的結果是等於零。

曾從一宗死因庭的案件聽到簡直是“經典”的例子。青年行山迷途用手提電話致電求救。接聼000(等於香港999)的3名人員先後堅持要青年說出他當時身在那一條“街道”,因爲要輸入電腦來調配拯救人員。那裏是山頭野嶺,當然沒有什麽街道,而迷途在山野的青年也當然無可能說出什麽“街道”名稱。他甚至向接聼電話的人說出自己快要死了。但聼電話的人只關心有沒有“街道”名稱可以輸入電腦,而不是關心青年是否快要死了。最後,手機電池用盡的他當然死了!

唉!住在這裏真是要自求多福。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腦實人

不經不覺已經住在這裏十個月了,從中觀察到當地的人和事,從報章裏看到的,和從生活的體驗得到的。其中一個得到的感覺是:這裡的人不少都似乎是"腦實人"- 腦袋似乎“實”了,故此不大會思考的人。

這裡的酒店或渡假屋的收費高得警人,例如租住"Cradle Mountain "的渡假屋三晚包早餐,收費是每人385澳元。這個價錢是當地人支付不起或不會願意付的,所以很多酒店或渡假屋的房間是空置,而經營者似乎不懂得"薄利多消"的哲學,而只知道"殺雞取卵"。

日用品與衣服絕大部份是中國製做,不過賣價是歐洲價錢。當地人似乎從來都沒有質疑是否有人"謀取暴利"。

有母親在旁和容許15歲的女兒無牌駕駛,時速是140公里,從來都沒有想過會發生意外。有少年載著朋友遊車河,駕駛時拔匙,據說是為了慳油,因而引致交通意外,司機死亡。

警方用納稅人的錢在報紙登廣告,誇口說“你如果開快車,我一定捉倒你”。我多次看過警員用雷射槍捉快車是不用遮掩"明車明馬",不過一樣有很多人中超。

這裏的空氣據説是全國最好的,但患肺癌的比率是最高的。曾與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他只是歸咎於吸煙所引至肺癌,不過這裏一包煙的價錢大約7080港元。最近政府為了市民健康著想,正在草議將每包煙加重稅,價錢提高至20澳元(約港幣135元)一包。而這裏的人是全國工資最低和最窮,他們還有多餘錢買煙嗎?這個省只有50萬人口,但卻有5萬個兒童患有哮喘病。原因是什麼?當地人從來就不去思考一下。從我觀察到的可能是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Tasmania 是全澳洲最冷的地方,這裏的人冬天許多是燒柴取暖,但所有的門窗都關上,密不通風,燃燒是會引起很多化學物質產生,例如懸浮粒子。他們似乎不去想一想是否會吸入這些因燃燒而產生的粒子和可能引起的後果。

Tasmania 是澳洲最凍的省,但這裏的房屋所有的窗都是很大,甚至乎有是“落地玻璃”,屋頂又只是鐵皮,而有許多屋子都是用木建成。除了apartment ,他們從來都沒有考慮到保暖的問題,浪費能源。

Tasmania 體重超標的人是64%,是全國之冠。過肥的人到醫院輪候做扎胃手術,需時數年。有讀者寫信到報章呼籲政府給多點資源幫一幫這些肥人,因爲他們快要因體重超標所引起的病患而死了。也有人提出垃吸食物要收重稅。他們真是"腦實人",只要節食,多做運動和改變飲食習慣,不飲汽水和吃雪糕,甜品就不會肥。

溫度是攝氏十度以下,在街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仁兄,仁姐短衫短褲周街行,看到他們是"震騰騰",真是懷疑他們無錢買衫?

是因爲我持有偏見所以作出如此批評嗎?看來未必。最近也看過兩個本地人的讀者來信。信裏所提及的不就正是:"腦實人"嗎?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業主送花


去年十二月我們要急於找屋子,因為當時住的度假屋租金很貴,而且租住期快要完結。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慢慢選擇,於是就“求其”租了現時的屋子算了。屋子的位置是在小山坡上,沒有什麼景觀,看不到海景或河景,但從飯廳的玻璃門,可以看到遠處的 Mt.Wellington屋子面積大約有2千5百呎,三房二廳還有洗衣房。前花院有千多二千呎,後花院也有三千多四千呎,如果用我們那微型剪草機剪草的話每次會用上近四小時。相比起香港,居住環境實在好得多,不止是住的面積大,而是很寧靜。
初來步到,忙於考車牌(如果沒有澳洲車牌就不能買車,但住在這裏是無車不行),急於找屋,又無親無故,連到那裏去買傢俬都不知道,真是令人很沮喪。幾個月後己安頓下來又習慣了這裏的生活和天氣,買了"GPS"衛星導航儀器,開始周圍遊覽,慢慢的熟習這處的地方,生活再沒有這麼緊張和惶恐。
八月中收到管理屋子租務的地產代理來信,業主稍後會由悉梨到 Tasmania 探親,順路會來視察他們的物業,也即是我們住的屋子。當日上午業主與物業經理準時到達。業主是一個五十來歲的“四眼佬”。他向老伴問准是否可以四處視察。老伴說:‘當然可以,這是你的屋子,不過,也是我的家。’這説話看來令他十分“受落”。之後,他在屋子内四處小心(但又十分低調)地觀察,十五分鐘後就離開了。
一小時後,一輛客貨車停在我家的門前,有一位老人家兩手拿著一盤很美麗的花敲門,他說是送花來的,並指著花盤上的信,上面寫有姓名和地址,地址是正確,不過姓名就不完全對。當時我們不敢接收,因為想不到有誰會送花給我們,收的話恐怕是收了不應收的花。因面對我們的老人家面有難色,我們說可不可以折看那信,他同意了。信封内的咭紙寫著:
"Thank you so much for looking after the house, we really appreciate it. Trusting you will be tenants for a long time。
Regards"


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業主送來的花。歡欣的交下花藍後老人家快樂的離開,因爲他終于完成他的任務。 唉!做業主真難,看來前住客欠租還攪破壞,業主要賠錢送賊。看來他認爲現租客是個能好好看顧他物業的好租客,當然想他們他日租約期滿後仍會繼續租住,所以送花表達一點感激(和期望?)。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旅人與狗

朋友轉寄來一個故事。原文是英語。手多的老伴居然無聊地把它弄成了中文。如下: ========================================= 以下的故事解釋了爲什麽我會轉寄電郵給朋友。 旅人與他的狗一起在那條路上走著,就在他欣賞那裏的風景的當時,他才突然醒覺:原來他早前已經身故。 他醒起了他死去時的情景,也記起了正在他身旁的狗兒其實多年前也早已死去。 到了這個時刻,他開始猜想他們走著的那條路究竟通往哪兒。 不久,他們經過路旁一幅高大、白色的為圍墻。牆似乎是由名貴的大理石造成。 遠處的小山上有一個拱形,它在陽光下閃爍。 來到拱形前面的他可以看到拱形中心有一所壯麗的、看似是由珍珠造成的閘門;通向閘門的路看來似乎是用純金鋪設的。 旅人與狗步向閘門,當接近它時他看到它旁邊有一個男人和桌子。 來到男人面前的他說:“對不起,請問這裡是什麽地方?” “先生,這裡是天堂,”男人回答說。 “啊!請問你有水嗎?”他問道。 “先生,當然有。請進來。我會立刻奉上冰水!”男人做了個手勢,関閘便打開了。 旅人指指他的狗,並問道:“我的朋友也可以進來嗎?” “先生,對不起。我們不可以接待寵物。” 他想了一會,跟著轉身離開,囘到剛才走過的路,與他的狗一起繼續旅程。 走了一大段路之後他們來到另一個小山,那裏有一條需穿過閘門往農莊的泥路。不過,那閘門看來從來就都是打開的,而農莊周圍也沒有圍欄。 當旅人走近閘門時,他看到内裏有一個男人背倚在樹在看書。 “對不起!請問你有水嗎?”,他向男人說。 “當然有。那邊有個抽水機。進來吧!” 他指指他的狗說:“但我的朋友呢?”他問道。 “抽水機旁應該有個碗讓它也可以喝水”,男人回答說。 於是,他們穿過閘門走向男人所指的地方。果然,那裏有一個老式的手搖抽水機,旁邊還有一個碗。 旅人用碗裝了水喝了一大口,之後,讓狗也喝水。 喝夠了水之後,他們回到男人那處。他還是站在樹的旁邊。 “這個地方叫什麽名字呢?”,旅人問道。 “這裡是天堂”,男人回答說。 “這真令人費解。那一邊的人剛才對我說他那邊才是天堂”,他說。 “你是說那個有珍珠造的閘門和像純金鋪設的路的地方?不,那裏其實是地獄。“ “他們這樣冒認是天堂,你不介意嗎”? “不,我們反而是高興他們這樣做,如此一來,他們替我們剔除了那些會抛棄好朋友的人”。 如果不明白爲何朋友總會什麽也沒有說明就把一些電郵轉寄過來給你。 這個故事或許可以解釋了原因。 當你很忙碌,但又希望與朋友保持聯絡。有何方法?轉寄電郵! 縱使沒有什麽特別要說的話,但又想保持聯絡,那麽,轉寄一些笑話吧! 如果有事情想說,但又不知道說什麽和如何說,那麽,隨意轉寄任何一些東西也可以。 如果你收到“轉寄”電郵,那表示人們沒有忘記你;你仍然還重要;人們還愛護你;還顧及你。 所以,下次收到“轉寄”的電郵,不要以爲那只不過是另一個笑話而已,而是有人想起你;想送你一個笑臉。 當然,我歡迎你隨時到我的水碗喝水! =========================================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澳洲收數佬

去年十二月租了我們現時居住的居所,當時正急于要搬離當時臨時居住的度假屋,因爲它租金極高:每日一百澳元!就是因爲急於搬家,就在沒有機會進一步選擇之下就租下來了。

住下來,不時收到很多以前租客的信件,多達五個人的姓名。我們每收到信件就把它放回郵筒,並在信封面上寫上"Return to Sender. Recipient not resident at address" 之類的字眼。初時並沒有注意收到的究竟是什麼信件,日後慢慢的就懷疑絕大部份的信其實是“追債信”。

我們每日都會看這裡出版的唯一日報 "Mercury"。它刊登的小廣告與香港的‘東方日報’內的有點兒相似。例如,有些廣告提及替顧客“解決身體局部的緊張”,而更標榜提供服務的是‘日本人’(看來這裡的人都以爲‘日本人’最精於這個)。當然少不了有‘放數’,也有‘收數’的。

近這幾個月,遇然看到不名來歷的車輛停泊在我家的附近,司機是沒有落車,停下來的時間大約十五分鍾至半小時,我們就提高警覺,和告訴了業主和地產經紀。

日前下午有人敲我們的門,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名年約20的“鬼仔”。從他言談舉止來看,他似乎是屬於“低下層”的人。説話咬字不清,雙臂、甚至手指都有紋身(真是想請問他“紋身你不覺得痛嗎”)。這個人就交給老伴去應付好了。

他道出的來意:他以前住在這裡,但稅局會有信件寄給他,因爲之前無法安排更改地址,所以信件會寄來這個地址。對此老伴問了他一些問題,但他都支吾以對。似乎因爲想另人相信他的説話,他出示了他的駕駛執照。但對於如何把收到的信件轉交給他他卻顯得含糊,並一再改變説法。最後他說他認識我們的鄰居,並提議把信件交給我們的鄰居。奇怪的是,他當時卻不願意與老伴一起面見我們的鄰居作一點交待。面對如此的,我們惟有應承他的請求。之後,他就離開了。

住在這屋子的日子内我們曾收過前租客差不多一百封信,但從來都沒有一封是寄給這個人的。從多方面來看,我們深信他是個“收數佬”。他說他以前住在這裡並因此尚會收到信件看來只是找上門來的藉口,目的明顯是希望看到欠債的前住客。幸好我們是“黃皮扁鼻”的人(故此絕不可能是債仔),否則都會幾麻煩。

未來這裏定居時,以為 Hobart 只有二十萬人口,社會是比較純樸,這只是我們先入為主的想法,這處地方問題沒有比香港少幾多,吸毒,酗酒,無牌駕駛,瘋狂駕駛,打架,傷人,盜竊等都幾普遍。真是慨嘆一句"天下烏鴉"!

Saturday, September 5, 2009

郵輪


當我在1984年第一次到歐洲旅行一個月後,就愛上了旅行了。當有假期時我就會踏上旅程,當完了一個行程就著手計劃下一個行程。旅行給我看到不同的風境,地貌和人物。到當地的博物館,可以看到當地人的文化和歷史,是增廣見聞的好機會。

年紀漸漸的大了,要坐長途的旅遊巴士或自己駕車,和每天都住在不同的酒店,有點厭倦起來。在2006年七月我們就第一次選擇了乘坐郵輪兩星期,由London出發,到北歐和冰島。從這次開始之後,我就愛上了郵輪旅行了。

坐郵輪的好處是不用每天一早起來執拾行李,坐在旅遊巴上數小時才可以落地去洗手間和鬆鬆對腳。在郵輪上你可以幾點起身就起身,供應早餐是由上午6點至正午12點。自助餐是每日大約早上6時至淩晨都有供應。我最愛是晚餐。晚餐的“排場”比早午餐都來得隆重,有時甚至要穿著晚裝進場,並且是在氣氛和場面更講究的晚餐廳進食。晚餐的菜式也更隆重:有五道菜,前菜、湯、主菜、甜品、咖啡或茶。主菜可以有法國田螺、黑松露菌、龍蝦、鵝肝、大蝦、帶子。伴晚餐湯的新鮮出爐麵包,是我的至愛。

上一次坐郵輪是20079月由London出發的地中海之旅。船公司安排晚餐在餐廳要與另外3對夫婦同席,因為這次旅程太多兩夫婦同行而餐廳未有足夠的兩人坐位。這個安排對於我們並沒有問題,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與其他乘客交流一下生活的點滴和東西方的文化。

在第一次晚餐我們遇上來至英國的兩對夫婦:Tony & Beryl Florence & George;和從美國來的Peter & AnnemarieTony 是一位89歲的老人家,他是我這一生人中所見過的最可愛的男士。他富有休默感,笑容永遠的掛在他的面上,眼睛充滿智慧。他廿十多歲的時候是一位軍人,曾在二次世界大戰與德軍作戰。他給我們看他的舊照片,當時是穿上軍服的一個很英俊的年輕人。我們四對夫婦有很多說不完的話題,從這幾位的老人家身上真是可以學到了人生的一點智慧。

明年我們會再登船由澳洲悉尼出發,行程521日至93日合共104日,再回到悉尼。環遊世界是我的旅行目標。我希望遇到可愛的人和事物,給我一個美好的回憶。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偶遇

八月卅日,我們到"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簡稱 Quakers) 以旁聽者的身份參加聚會。Quakes 是基督教各教派中比較開明的教派,主要教義之一是 "peace,truth,integrity,equality,and simplicity"。

當天早上十時到達稱爲 Meeting House (而非 Church)的聚會地點,遇到到場的人,給我一個直覺是很多人都是知識份子。聚會完結後,有一個茶聚,互相介紹自己後,聊聊天後就散會了。當我們行到停車場準備離開之時,有一對夫婦(後來知道他們分別是Raymond 和 Roslynn)也正在開車離開,突然男的下車行來我們的車旁與我們繼續的傾談,遞上附有兩人資料的卡片,並邀請我們下星期三到他們家裏作客。當時我們也得知原來他們在那天也邀請了從英國來的朋友。本來第一次認識就被邀請,真是有點錯愕,不過人情難卻,我們欣然的接受。

回家後根據他倆的學術和業務資料在互聯網上進一步搜尋他倆的“背景”,原來Roslynn 以前是大學教授,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教英文,還注作了幾本書。 當天晚上六時半就到達他們家裏作客,除了他兩夫婦外還有他們的女兒 Nicky;朋友 Frances;新近從英國移居 Hobart 的 Hilary 和 Verity 兩母女。Frances是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未退休前是校長,她與 Roslynn 曾是同事,當時 Roslynn 是副校長。 閒談中得知原來 Raymond 也是博士學歷,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博士學位。 我們從來都沒有機會與學者共進晚餐和長談,從他們的談吐與氣質真是與常人不同,有此機會真是難能可貴。

Monday, August 31, 2009

先入為主

我從未踏足過澳洲,對澳洲是一無所知,一直"以為"澳洲是一個西方國家,福利好。澳洲人的平均收入比香港人高(大約每月AUD4,000),基於這兩個理由,就以為他們是比香港人有錢,生活有保障。醫療方面他們有"Medicare";失業有救濟金;兒童有俗稱“奶粉錢”的政府津貼,每星期大約有一百多元;退休人士(65歲)有退休金,單身人士一年有大約AUD13,000元,夫婦有AUD20,000元;一個低收入家庭,太太沒有工作因為要照顧小孩,就可以向政府拿AUD800元的補助金。作為一個外來人來看,澳洲人生活得不就是似乎很好嗎?
當我去年踏足澳洲後,察覺到無論是在街上的行人又或例如在教堂與我們一起做禮拜的人都沒有笑容,初時都覺得有點怪,慢慢的生活下來,從多方面的觀察和看報紙就似乎明白了一點人們爲何沒有笑容。在日常生活裏,從日用品,衣服和食物都比較香港貴3份一或一倍以上。例如一個地拖是AUD20元,一件"fleece"外衣是AUD50元,品質還很差,是"made in china",這真是物非所值。這裡的入息稅很重,council tax和水費是每年大約AUD2,100元;電費每月也要AUD150元至200元(這是我們的用量);澳洲人購屋按揭供款期每每長達30年至35年,有可能間屋都未供滿已上了"天堂"。
Tasmania是很難找到工作,很多人都是做散工,收入不高,而事實上這裏沒有什麼工作可做。一個月前,報紙就報道一名低收入人士的苦況,這位仁兄是送"pizza"的,年薪居然低於AUD20,000元。也看過另一報道,有一間屋火燭,全屋燒毀,原因是丈夫失業,無錢交電費而去偷電引起大火。
以下的一輯新聞就可以觀察到這裏的人生活情況。
Tasmania 的社會服務聯會做了一個報告。看了這個報告後,就知這裏有很多人生活得緊础,真上天下烏鴉一樣黑。

Tuesday, August 25, 2009

嫖妓要比贍養費

在香港嫖妓的男人很多,事後他們只有憂慮"我會不會被傳染性病和愛滋病",但從來都沒有想到因為這次嫖妓而做了父親和要付出金錢養子,還要吃官司。

以下的一輯新聞都幾有趣。

男人好色是本能,不過做之前要想想後果。

Friday, August 21, 2009

暴戾

從來都沒有想像到有些澳洲人是如此的暴戾。這九個月來,差不多每天都看報紙,就慢慢的觀察到澳洲人比起中國人較為暴戾與及癲狂。以下的幾個事件就可以反映出他們的性格。

"Road rage",兩名雪梨十九歲青年被指控強迫另外一輛車停下並砸爛車窗及傷人。是無原無顧的做出暴力的事件,只是為了得到一點樂趣。

在墨爾本曹中軍博士在2008122曰由大學回家途中,被8名惡少年打死。

213歲少年用石塊打碎正在行駛中的巴士車窗,另6歲男童在巴士上割傷。

以下的一輯新聞是直得關注。

我們與當地人談及以上的問題,他們也認為這裏生活太容易和沈悶,新一代的青少年做出破壞性和犯罪行為,是為了找點樂趣。

Sunday, August 16, 2009

國際視野

來到澳洲已有八個多月,如果有什麽東西是最欣賞的話就是澳洲的電視節目。每天晚飯後,我就獨佔客廳和電視機,欣賞我喜歡的節目。

這裡有五個電視台,其中三個是有兩個或更多的頻道,所以全部合計有十個頻道或以上。每晚我都有一個難題:就是不知如何選擇,因爲同一時段,好幾個台都有好節目,實在是難己取捨。

SBS 電視台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台,SBS 是個“國際台”:它不像其他澳洲電視台那樣只主要報導澳洲國内新聞,它的新聞報導概括了所有國際及澳洲新聞。它其中一個台是新聞台,由早至晚都是轉播全球的新聞報道,例如5:20am Japanese News,5.55am Hong Kong News, 8.00pm French News.

SBS 一台的下午六時半至七時半的新聞報道,內容全是國際新聞和澳洲主要新聞。其他節目多是 "Documentary"和 "Movies" 有法國,意大利,以色列,美國,英國,香港,中國,印度等制作的電影,這麼多選擇,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和增廣見聞。

我在香港的時候,我是不看香港的兩個電視台,沒有什麼好節目,新聞報道只著重中國,香港與台灣新聞。香港的官員口口聲聲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要有國際視野。那就要這兩個電視台向澳洲電視台學習一下,另我們的下一代有增廣見聞和國際視野的機會。

Sunday, August 9, 2009

荒繆

上星期澳洲瓦解了一個恐怖襲擊的陰謀事件拘捕了四人,這是個自殺式襲擊,目的在軍營內殺死最多的人。

這件事偵察了半年,但當行動當日,當日報紙頭條已大事報道。當日收看六點半SBS台新聞,NSW警務處處長發表聲名要嚴查此事。我相信在香港是不會發生如此荒謬的事情,以下的一輯新聞也可以反映出澳洲人做事的態度與思為是怎樣,可以想像一下。

Monday, August 3, 2009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我來到澳洲己有八個多月了,每天看電視節目和報紙,慢慢就觀察到那裡對"性"是比較開放。幾個月前,我在電視節目中看一輯紀錄片"澳洲裸體小姐選美"其中的一位參賽者的父母到場打氣,沒有半點兒尷尬。以下的一輯新聞都幾有趣與你們分亨。

Stripper on trial for rape

JURORS in the case of a stripper accused of raping a man at a bucks' night have been told that if there was any penetration, it was an accident.

Linda Maree Naggs, 40, has pleaded not guilty to one count of rape. She is accused of raping the best man at the 2007 bucks' party with a sex toy.

Naggs' barrister, Paul Higham, told jurors yesterday:"This is the case of the accidental rape, if there was one".

Prosecutor Kieran Gilligan told the Victorian County Court that the best man had booked Naggs for the party on the Mornington Peninsula.

During her performance, the best man's shirt was removed and she asked him to take off his jeans. She directed him to get on all fours then she strapped the sex toy to herself.

When he voiced concern about where she might put the sex toy, Mr Gilligan said she replied:"Not a problem, relax, it's only fun, I won't go there".

But the best man claims she penetrated him anyway, before telling him "Don't worry, only you and I know," the jury was told.

Mr Gilligan said there was a physical and verbal fight between them,during which Naggs allegedly said:"I didn't mean it, it was only a joke".

But Naggs' driver said the best man seemed to panic during the act and pushed backwards, knocking her to the ground.

The trial before Judge Tom Wood.

Friday, July 31, 2009

Winter in MT WELLINTON


七月廿十日由香港回到Tasmania,我身體又要適應這裡的溫度,也就是由面對香港的卅十幾度而突然要面對這裡的十度八度氣溫。去年底到Tasmania的時候,也覺得這裡的溫度很難受,整天都是“凍冰冰”,夏天晚上也只有十五,六度,不過現在我己習慣了。
七日廿五日,我從家裹望上 MT WELLINTON 山上有雪,我們就駕駛我們的小車上山,看看雪景。從屋企到 MT WELLINTON 只雖要半小時車程就到。
到了山頂,很大風,氣溫大約只有零下五度,很冷但是風境很美,有點像水墨晝。